TOP

      斯人已去 风骨长存 ——深切缅怀中国赏石界先驱陈瑞枫先生
      2011-11-15 10:55:49 来源: 浏览量:2860 作者:马鸿斌 【 】 评论:0
          2010年5月5日深夜,广州赏石界好友蔡中华先生打电话告诉笔者,他说从山东青岛赏石界好友王兴华先生那得知,2010年5月初,80多岁高龄的中国赏石界先驱陈瑞枫先生在上海不幸病逝。
          值此悲痛之际,笔者于2010年5月6日上午打电话给陈瑞枫先生的夫人周文秀老师和他们的儿子陈小松夫妇表示慰问,并同时用广西南宁象派文化艺术中心红头信笺特别设置成黑颜色给陈老先生的夫人周文秀老师及其亲属发了《唁电》:“惊悉陈瑞枫先生不幸逝世,深感悲痛!陈瑞枫先生是中国赏石界老前辈、著名赏石家。他一生为弘扬中国赏石文化,推动中国赏石文化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格言“爱石爱中华,石友是一家”已深入人心。他的逝世,是中国赏石界的巨大损失。值此悲痛之际,谨向你们表示沉痛哀悼,并表示诚挚慰问。恳切希望你们节哀顺变,保重身体!特电慰问。”
          陈瑞枫先生生前曾历任或担任上海市爱石协会会长、上海市观赏石协会总顾问、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石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昆明世博园国际赏石艺术馆副主任、中国宝玉石协会观赏石工作委员会顾问、上海山源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文风石藏馆馆长、《上海观赏石精品选》、《中华古奇石》主编等职。担任过《中华奇石》和《中国当代藏石名家名品大典》等多种大型石书顾问及编委等。
          据悉,陈瑞枫先生和周文秀女士于1949年6月以石传情、喜结良缘,并开始了爱石、藏石的生涯直到生命最后的日子。 
          陈老先生是中国赏石界先驱、著名赏石家,也是笔者的良师益友。  
          一、1990年及1991年,笔者结识多位当时中国赏石界老前辈——姜祚正、来层林、李祖祐、魏慧娟伉俪、李维信、王朝闻、陈瑞枫伉俪、吴浩然等
      距今整整十九、二十年前的1990年及1991年,笔者当时在广西一个国有公司从事进口贸易工作,利用经常出公差机会,结识了多位当时中国赏石界老前辈。
          1990年10月10日至17日,借出差到湖北省宜昌市出席“全国科学器材秋季订货会”的机会,10月10日和10月14日分别两次到当时的著名赏石家——宜昌市烟草专卖局领导姜祚正先生家中拜访,参观其收藏的奇石,并赠诗《赠姜老》:“慕名拜访姜老醉石斋,以一件南宁奇石相赠,姜老回赠两件三峡奇石,有感而作:三峡石艺满堂晖,醉里游人犹忘回;楚石都赞姜公老,一曲知音伴我归”。
          1990年10月15日下午,与宜昌市石友杜欣宁先生一起到宜昌市文学艺术联合会来层林先生家中拜访他并参观他的藏石。姜祚正和来层林是10月13日刚从北京参加第11届北京亚运会观赏石展览回到宜昌。 
          1990年10月17日下午,笔者乘火车离开宜昌前往北京继续出差。10月21日,在北京慕名拜访了著名赏石家李祖祐、魏慧娟夫妇,在他们家参观了其收藏的天然奇石、巴林叶蜡石、雨花石、化石等。
          1990年10月22日,从北京到天津继续出差办公事。10月25日,从天津回到北京。10月26日上午,到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宝石展”、《中国琥珀、古生物、煤精工艺展》;后来到北京地质学会的“中国观赏石协会筹备处”拜访李维信先生。
          1991年4月13日,乘火车出差到北京,再次拜访李祖祐先生,他帮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三招待所预定了房间。1991年4月13日下午,到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寓所拜访并请教。4月17日,到天津公干,4月19日中午从天津回到北京。4月19日晚上,在北京黄胄先生寓所拜访中国著名画家、炎黄艺术馆馆长黄胄先生。
       

       
             1991年5月1日下午和5月2日晚上前后两次到陈老及其夫人周文秀老师的家中拜访、参观和交流后合影。
          1991年4月29日下午,作为晚辈的笔者当时才27岁乘飞机离开从大连飞往上海市,下榻在由陈瑞枫先生帮助预定的上海长武招待所。4月30日,笔者参观上海豫园、上海博物馆,并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购买了三件雨花石等。于1991年5月1日下午和5月2日晚上前后两次到陈老及其夫人周文秀老师的家中拜访、参观和交流,参观了他收藏的雨花石、灵壁石、钟乳石、江河石、寿山石等。
          1991年5月,笔者到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拜访上海爱石协会副会长吴浩然先生并参观他的雨花石收藏。
          二、1990年—2001年:笔者与陈瑞枫先生的石缘和书信往来
          1990年11月6日,笔者首次给上海的陈瑞枫先生致函。


              1990年11月12日,陈瑞枫先生首次给笔者回函。

       
      1990年11月6日,笔者首次冒昧给上海的陈瑞枫先生致函,希望得到“上海奇石界最新的发展动态与您本人藏石详细资料。”1990年11月12日,陈瑞枫先生首次给笔者回函,对笔者给予鼓励、支持和信任,随后还寄来有关赏石文化资料。(笔者注: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11月6日起至1995年5月1日止,笔者致陈瑞枫先生信函多达15封,陈瑞枫先生也从1990年11月12日起至1995年4月22日止给笔者致(回)函14封,笔者将根据需要另文汇集发表。)
      1991年9月前后,笔者将1991年4月13日下午与中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的谈话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了陈瑞枫先生,希望投稿到上海市爱石协会主办的《石趣》报。1991年9月9日,《石趣》报(总第2期)在头版头条发表了笔者撰写的文章《教诲 鼓励 希望——与王朝闻老一次难忘的“奇石美学”谈话》。
       

       
          1992年,笔者在北京出席《中国观赏石展》后与陈瑞枫、刘水、姜祚正、孟昭贤、孟庆颐、沈宽、陈小松等一起合影。
          1992年,笔者在北京出席《中国观赏石展》后与陈瑞枫、刘水、姜祚正、孟昭贤、孟庆颐、沈宽、陈小松等一起合影。
          1993年,由陈瑞枫先生及其担任会长的上海市爱石协会发起、策划、主办了《首届中国名人名家藏石展览》系列,曾享誉海内外赏石界。
          1994年9月12日,笔者以广西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兼学术研究部副主任、广西南宁市赏石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名义给“94上海东方奇石博览会组委会主席陈瑞枫先生发去《贺信》,预祝“94上海东方奇石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1994年11月,由笔者担任总体动议及策划兼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的《94南宁赏石精品展览会暨部分赏石珍品拍卖会》(首次中国大陆赏石拍卖会)在广西南宁市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举行,陈瑞枫先生以上海市爱石协会、上海观赏石总汇、上海文风奇石藏馆名义发来书法艺术作品《集美藏珍》祝贺。
       

       
          1995年10月,陈瑞枫和笔者等应邀参加了在广西桂林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名人名家藏石展览》。
          1995年10月,陈瑞枫和笔者等应邀参加了在广西桂林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名人名家藏石展览》,并合影留念。
          1996年9月,笔者应邀担任评委出席在山东济南市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名人名家藏石展览》。
      2001年9月,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武汉市人民政府举办、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世博园国际赏石艺术馆、花木盆景杂志社协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武汉园林局、武汉市花卉盆景奇石协会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赏石暨国际赏石展”于2001年9月28日至10月7日在武汉市解放公园举行。陈瑞枫先生和笔者等被“第五届中国赏石暨国际赏石展组委会”聘为“学术研讨会专家组专家”并应邀出席展览和出席“学术研讨会”
      三、陈瑞枫先生大力推动编纂《中国赏石文化史》
      2003年前后,由四川的夏华炳先生倡议,并与陈瑞枫先生联合发起编写《中国奇石文化史》(后改名《中国赏石文化史》)。
      2003年8月,笔者担任总策划和主编的《赏石文化》杂志(总第八期)刊登了陈瑞枫和夏华炳先生发起的《中国奇石文化史》征稿启事,笔者应邀担任编委会成员之一。
      2003年9月30日,借出席“广东陈村花卉世界首届国际盆景雅石博览会”和佛山市南海黄岐举办的“首届广东藏石风情展”的良机会,《中国赏石文化史》编委会(筹)负责人陈瑞枫先生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陈村花卉世界展览中心召开了一次会议,就《中国商石文化史》的策划、组织、撰稿和出版工作进行磋商,研究出版工作的分工合作等事宜。出席会议的还有:上海的刘建军、俞莹,北京的周宏兴,四川的夏华炳和广西的笔者等。
      2003年10月前后,《中国赏石文化史》的组织、策划者拟定的《关于编著、出版〈中国赏石文化史〉的合作协议书》,经过策划者与撰稿者多次协商,尚未能达成一致,该协议书未能签订。
      2004年1月,笔者担任主编的《赏石文化》杂志(总第九期)发表了笔者撰写的《保存赏石传统,缔造历史未来——中国赏石文化史研究成为2004年中国赏石界热门课题》,对中国赏石文化史研究过程作了全面介绍。
      2004年4月28日至5月7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和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国际赏石艺术馆、南京市园林局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赏石展暨国际赏石展”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举行,笔者和陈瑞枫先生等应邀出席。本届展览会还将举办“中国赏石文化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出版的《学术论文交流材料》及会后出版的论文集《第六届中国赏石展暨国际赏石展精粹》中,发表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贾祥云先生的《中国赏石文化发展历史》一文。笔者也在该届展览会举办的“中国赏石文化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认为:“赏石界在组织、策划、研究、编辑和出版有关中国赏石文化历史课题时可能面临多元化格局。”
            周宏兴先生主持的北京人文大学赏石研究所在2004年的工作规划中,将加紧推进《中国赏石文化史》的撰稿、编写工作作为该所的头等大事,并于2004年9月向全国各地的该研究所的研究员发送了贾祥云先生撰写的《中国赏石文化发展历史》一文,征求意见和建议。
      由于种种原因和困难,原策划编纂的《中国赏石文化史》编写工作一直未能如愿。
      2005年1月20日,担任上海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的陈瑞枫先生给笔者发来《贺信》,对笔者创办的广西东方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的成立表示诚挚祝贺。《贺信》说:“您创建的广西东方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一定会乘风破浪永向前,不达到高峰不甘心的。我衷心祝愿马到成功,为祖国赏石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提高做出大贡献!我对广西东方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而诚挚的祝贺!”
      2005年3月18日至3月20日,笔者和来自北京、山东、广西、四川、山西的赏石报刊书籍的主编(总编)、赏石专家侯康乙、陈东升、夏华炳、候桂林、谢礼波、陈以河、杨勇生等应邀出席“中国·石家庄第二届观赏石展销会”,并参加同时举办的“赏石文化论坛”。期间,来自全国各地赏石报刊书籍的主编(总编)就编辑出版《中国赏石文化史》的话题发表再次热烈发表意见和建议,有专家提出由当时刚成立的由笔者担任理事长的“广西东方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担纲编纂中国赏石文化史组织者、策划者角色的建议得到大家的支持。为了区别于原已计划编纂的《中国赏石文化史》,大家将书名定为《中国赏石文化通史》(即多加了一个“通”字)。
      《中国赏石文化史》或《中国赏石文化通史》作为首部中国赏石史典籍,将是中国赏石界有识之士合力打造的力作,也将是填补中国赏石文化历史空白的文献巨制及大型工具书。当代许多中国赏石家与有志之士的共同心愿就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书写中国赏石文化历史是当代中国赏石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的历史使命!
      陈老先生生前一直努力推动编纂出版《中国赏石文化史》的梦想未能如愿,如今,斯人已去,壮志未筹,留给后人无限的感叹和遗憾。然而,他一生为弘扬中国赏石文化,推动中国赏石文化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的精神和高尚的石德以及他最喜欢的“人有骨气,石有灵气” 格言将激励着我们——中国赏石界的后人为完成他的遗志和将中国赏石文化历史推进到新的历史高峰而继续不懈地努力!
          作为晚辈的笔者谨以此文怀念中国赏石界先驱陈瑞枫先生千古!
      539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奇石 赏石 石界泰斗 陈瑞枫 责任编辑:bumaoqing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王中浩的玩石人生 下一篇文剑平:收藏灵壁石 情系石文化

      论坛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本站简介|总编致辞|新手指南|合作伙伴|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中国文化经纪人网 版权所有
      http://www.cultural-brokers.com 
      北京完美时光传媒 南京普华永艺传媒 联合支持 总编邮箱:puhuayongyi@aliyun.com   联系QQ:1347422215